堕落的贵妇人:莫言在日本的震撼演讲:哪些人是有罪的
摘要: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哪些人是有罪的》 感谢而且佩服日本朋友们,为论坛选择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议题。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
文章概览
莫言在日本的震撼演讲:哪些人是有罪的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哪些人是有罪的》 感谢而且佩服日本朋友们,为论坛选择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议题。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当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担任了高官,要满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钱。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钱(经典之言)。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庄子垂钓于濮水,楚王派两个使臣请他去做官,他对两个使臣说:楚国有神龟,死后被楚王取其甲,用锦缎包裹,供于庙堂之下,对神龟来说,是被供在庙堂之上好呢?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呢?使臣说,那当然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庄子的这则寓言,包含着退让避祸的机心。 尽管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人们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蝇逐臭,从古至今,酿成了无量悲剧,当然也演出了无数喜剧。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当然会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描写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学家大多也是爱财富逐名利的,但文学却是批判富人、歌颂穷人的。当然文学中批判的富人是为富不仁、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学中歌颂的穷人也是虽然穷但不失人格尊严的穷人。我们只要稍加回忆,便能想出许许多多的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们的性格时,除了给予生死的考验和爱恨情仇的考验之外,经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贵当成试金石,对人物进行考验,经过了富贵诱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经不住富贵诱惑的便堕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帮凶。当然,也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让他的主人公,借着金钱的力量,复了仇,雪了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富且贵的大团圆结局,这就又从正面肯定了富贵的价值。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在人类社会中,除了金钱、名利、权势对人的诱惑之外,另有一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诱惑就是美色的诱惑。这问题似乎与女性无关,但其实也有关。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因为争夺一个美女而发生的战争,也曾经因为美女,而让某些统治者丢掉了江山社稷。绝对地否定色欲当然不对,因为没了这欲望,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人的性欲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他们多半是口是心非,尽管深宫中妻妾成群,但民间却要存天理灭人欲,男女之情,被视为洪水猛兽。这样的观念,体现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对于人类贪婪的财富欲望和权势欲望,文学与法律、道德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对于性欲,尤其是升华为爱情的性欲,文学作品却经常地另唱别调,有时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中国有《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外国有《卡特莱夫人的情人》。这也是一个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没有男女之间的欲望,没有情与爱,似乎也就没有了文学。 毫无疑问,贫富与欲望,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痛苦或者欢乐的根源。中国人近年来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个人的自由度较之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宽松,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多大的提高。因为财富分配不公,少数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致富导致的贫富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发户们的骄奢淫逸、张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层百姓的仇视,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与权势的勾结又制造出种种的恶政和冤案,这就使老百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种仇官心理。仇富与仇官的心理借助中国络这一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既使某些人物和阶层谈中国色变,恶行有所收敛,但中国络自身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与老百姓比起来,官员是有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越大罪越大,因为官越大排场越大欲望越大耗费的资源就越多。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中国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中国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品告诉人们,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合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政党、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文学也毫无意义。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中国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中国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人间失格》笔记
读这本书,是看到同学在看。于是,我也开始看了。上班的地铁上,待产的散漫日子里,断断续续的,总算是看完了这本小说。全书大致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三篇手记,记录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第二部分名为:微明,讲述了日本战争期间,一家人由东京逃亡躲避到妻子娘家发生的事情;第三部分:斜阳,讲述了“我”家作为日本最后一个贵族的家道中落,母亲病逝,直治自杀,“我”甘愿为小三,怀上了上原的孩子;第四部分:樱桃,一篇极短的短文,大致讲了忙于家务的妻子以及不愿过多参与家务的丈夫。这些故事中,主人公或多或少的情节都透露着与社会价值观背离的行为,倒是符合书名《人间失格》了。据说,这本书也名为《丧失为人的资格》,相比之下,浅显易懂的多了。是由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通过书后面的人物纪事,发现太宰治的人生经历基本跟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致,想来他真是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借由叶藏的独白,述说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想起小学的时候,课间还是体育课的,记不清楚了,在操场上发现死了的小鸟,刚孵出来那种。于是跟小伙伴一起在操场一角的泥地里挖了个坑,把小鸟放进去了,似乎还找了块小木板,照着丧葬的习俗,写上了小鸟之墓,大家有没有拜,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当时的心里,我是真希望小鸟可以安息。想想,那时童真的我们,幼稚的可爱,善良的单纯。
前面的描述里,举手投足间,母亲都有着贵妇的气质,不谙世事,不管家务,甚至对家里的一切决定,都靠着和田舅舅,是到了闭着眼都百分百信任的程度。搬家的时候,也不整理东西,不安排大小事宜,置身事外的样子,给人无法依靠,不能信赖的感觉。但是,母亲,大抵应该就是之前被宠坏了的女子,对她而言,故作坚强,就已经是最大的成熟和担当了吧。因为还有个女儿在身边,所以,觉得有女儿陪伴的地方,无论是否看过,都会过的快乐安宁。母亲,终究会是个幸福的小女人。
小时候抗拒的色彩搭配,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浅牡丹色毛线围巾,如今,却领悟到它与天空色彩调和后的美。这大概是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变化,也是一个人思维的变化,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知到醒悟,并不能说明是事物本身本质存在的意义被发现,更多的,我觉得,是时间和环境对一个人心境的影响和改变。
有一类人,总是根据自己看到的别人的一面,自以为是的对别人下结论,做评价,殊不知,人家只选择让你看到他想让你看到的一面。生而为人,还是谨言慎行,做好自己比较重要。
所以这是在说,任何行动前,要考虑清楚后果?好的坏的都要想到,如若弄砸了,要有接受放弃的勇气和重新调整的决心吗?
这种预感的存在至少说明,“我”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和不满,想要寻找出口,作出改变。不甘平庸,不满堕落,所以即使是小小的挣扎,也是突破目前瓶颈的一大步。
少女气息的来源,我想除了外表的服饰妆容,还有内心那些可爱幼稚的对未知的美丽幻想。30岁之前,自己是否极尽全力的体验到了少女感呢?30岁来临之际,又是否能够真正做到30岁应有的成熟与稳重?又或者,在30岁了,仍然活的像个少女,充满激情活力,而不是一个贫匮的中年妇女。
一个送上门的情人,一个送上门的中年妇女。单从爱情的角度看,迷恋上一个男人的女人令人心疼,尤其是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还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内心深受折磨,但凡能像旁观者那样,看透结局,善待自己,也不至于成为单相思的奴隶。但是另一方面,从道德的角度,这里明显把小三美化了吧,毕竟,什么时候开始,向别人的老公示爱,请求对方接受自己,也可以光明正大的称之为追求幸福了……
固执的女人……非要被当头一棒的深深伤害以后,才会心灰意冷的放弃吗……
emmm,是已经做好了为爱赴汤蹈火的准备吗?真的爱他吗?变卖衣服首饰,照顾半病状态的母亲,拖着好酒贪乐的直治,生活在一点点朝不幸的深渊坠落,没有希望,没有光芒,让人绝望,所以“我”想要摆脱目前生活的窘境,想要一个出口,开始一点不一样的生活,是吗?但,除了做木原先生的情人,没有其他法子了吗……接受和田舅舅的建议,去做家庭教师?接受老艺术家的示爱,成为他的妻子?去村里的办公室找份工作?跟弟弟好好聊聊?又或者,逃离,抛开家庭琐碎,去找个无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不知时代背景,不解日本人情,终究是无法理解书中的“我”的选择。
世界上的不幸,多是源自自己的不努力不上进,只有很少一部分真的由于命运不公吧。
终究是被酒精和药品夺去了本该有的人的尊严。但凡有点意志力,都不应该让自己处于被别人可怜的处境。无论别人脸上带着多么温柔和煦的微笑,其真实的内心怕是只有对彻底失败者的蔑视。而这,对一个失败者来说,就又是雪上加霜了。
不幸的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实需求。渐渐模糊了本该前往的方向。拒绝,真的那么难吗?比让自己痛苦还难?自我的存在,难道不应该更多的为自己多考虑,让自己的快乐最大化吗?
记忆和距离美化了对方,等到再见面时,会发现,啊,自己执着爱恋着的人,原来并不完美,并不与自己的想象吻合,自己几近疯狂的痴恋,值得吗?坚持的对吗?那么,现在呢?失望吗?毕竟,过去无数个踌躇辗转难眠的夜晚,脑子里都是他。都是因为他。结果,终究是一直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又或者,真实的对方变成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他的存在,给了她想象的力量,想象未来的美好,想象以后的幸福。这,大概就够了。那么,以后还会继续爱恋他吗?
emmm,有道理,谁的钱都不是轻易得来的,或者说至少大部分人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为什么总想着让别人请客,让别人付钱,占别人便宜的人,心里真的没有一点愧疚或者不好意思吗……
战争和自然灾害一样,给人们造成的苦难,巨大而深沉,无奈且悲伤。面对本来拥有的都化为虚无的那中无力感,是怎样的一种折磨。
没有人愿意过着比实际年龄老成的生活吧,如果不是生活逼着成熟,逼着事事考虑在前头,谁不想无忧无虑,在花一样的年纪尽情打扮,肆意绽放。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稳重成熟,因为他们经历了我们未曾经历过的风雨。
发表评论